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 >

區塊鏈技術是如何演化和分類的?

區塊鏈1.0,以2009年1月份上線的比特幣區塊鏈為典型代表。最核心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套密碼學的帳本,提供了一套新的記帳方法。但它有一個缺欠,比特幣區塊鏈所有的規則是事先寫好的,(微V-BQ爾無吧疤Y)不支持別的開發。

到2015年的7月份,以太坊正式上線。作為區塊鏈2.0的代表,以太坊最大的不同,所有人都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做計算、運用,建立全球性的大規模協作網絡,這個計劃到目前為止還在進行中。

因為允許別人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應用開發,因此支持大家在上麵編智能合約。智能合約不是合约,是一個計算機程序,保證你的合约能夠在不借助於第三方的情況下得到執行。

以太坊作為區塊鏈2.0仍然有缺陷,在性能上,不能支持大規模商業應用開發,比如說交易速度,比特幣交易速度每秒7筆,以太坊絕對不超過20筆(微V-BQ爾無吧疤Y),不能支持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區塊鏈技術往前發展,2018年開始進入到區塊鏈3.0的階段,主要解決大規模商業應用。

到目前為止,真正的區塊鏈3.0的係統有這麼幾個,像EOS、Dfinity等測試的網絡,但還沒有正式上線。這些技術上線測試優化調整之後,至少支持每秒1萬筆或者每秒10萬筆的係統開始有了,大規模區塊鏈商業應用就可能出現。

目前已知的區塊鏈技術分類金窩窩集團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微V-BQ爾無吧疤Y):

1-公共區塊鏈:是指任何人都可讀取、可發送交易進行有效性確認,任何人都能參與其共識過程的區塊鏈,共同維護公共區塊鏈數據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

2-共同體區塊鏈:又稱聯盟鏈,是指參與區塊鏈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節點間通常有良好的網絡連接等合作關係;

3-私有區塊鏈:參與的節點隻有有限的範圍,數據的訪問及使用有嚴格的權限管理,寫入權限僅在參與者手裏,讀取權限可以對外開放。

猜你喜歡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