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 >

公司如何估值?

  • 公司
  • 2024-04-23 18:32:47
  • 49
公司估值是指著眼於公司本身,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公司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的資產及其獲利能力。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淨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

1)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淨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淨率=每股價格/每股淨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采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麵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市盈率、市淨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

2)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采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如果將Dt定義為代表自由現金流,股利折現模型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稅後經營現金流扣除當年追加的投資金額後所剩餘的資金。

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配段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那價值投資者又該怎樣解決估值的難題呢?

也可以將公司估值的主要方法歸納起成三類:

現金流量折現(DCF,Discounted Cash Flow)

將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貼現到特定時點上以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

可比公司分析(Comparable Companies Analysis)

利用同類公司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可比交易分析(Comparable Transactions Analysis)

利用同類交易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培滲譽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隻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範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喊銷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曆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曆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曆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麵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麵,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隻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采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1]

5公司估值編輯

1、市場領先者通常擁有更高的估值。

2、大部分市場隻有老大、老二、老三,其它都無足輕重。

3、必須有成長計劃讓公司業務超越目前狀態,從而維持估值。

4、根據創建(複製)的成本來估算公司價值是愚蠢的行為。真正的價值在於顧客、收入、成長前景,而不是公司創建時花了多少錢。

5、千萬不要低估競爭對手在麵對飛速增長的情況下做出的反應。

6、在市場領先者處於飛速增長期時出手(投資),慣性很重要。

[2]

6估值基礎編輯

基於公司是否持續經營,公司估值的基礎可分為兩類。

持續經營的公司(On-going Business)

假定公司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經營,可使用三種估值方法

破產的公司(Bankrupt Business)

公司處於財務困境,已經或將要破產,主要考慮出售公司資產的可能價格

[編輯]公司估值的確定

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公司估值可能不盡相同。公司估值結果的表達最好采用區間估計,而非點估計。

交易的最終訂價往往最終取決於市場營銷好壞或談判力量的大小;而投資的最終取舍決定於價值與價格的相對關係。

7估值繁簡編輯

巴老的意見是——化複雜為簡約:

1、所謂公司價值,是一家公司在其餘下壽命裏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內在價值隻是一個估計值,不是精確值,而且還是一個利率或者現金流量改變時必須更改的估計值。巴老還強調,“內在價值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合符邏輯的手段”。因此,企圖精確估值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分析師經常把EPS估計到幾毛幾分,具體股票的估值也是經常精確到分,顯然這是一個“精確的錯誤”。

2、具體估值方法上,巴老認同John Burr Williams的《投資價值理論》中的折現現金流量法。巴老在2000年的年報中引用《伊索寓言》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說法,本意是說明“確定性最重要”。巴老不認同相對估值法,他說“一般的評估標準,諸如股利收益率、PE、PB或者成長性,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除非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家企業未來現金流入流出的線索。事實上,如果一個項目前期投入超過了項目建成後其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成長反而會摧毀企業的價值。有些分析師口口聲聲將‘成長型’和‘價值型’列為兩種截然相反的投資風格,隻能表現他們的無知,絕不是什麼真知。成長隻是價值評估的因素之一,一般是正麵因素,但有時是負麵因素。”因此,巴老堅持絕對估值的方法,他從來就不認同相對估值,認為這些方法“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

3、如何選擇現金流量和折現率?既然絕對估值法是唯一的估值方法,那麼怎樣確定現金流量和折現率呢?

對於現金流量,巴老堅持用“所有者收益”(其實就是自由現金流)。可以說,這是很多相對估值法的死穴。財務報表人為遵循了“會計分期”的假設,人為將一些公司的經營周期切割為1年1年的,但事實上,會計年度與公司的經營周期經常不合拍,不少公司的收益經常出現波動。比如說一家非周期性公司和一家周期性公司在未來10年內年均利潤均為1億,但非周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是25億,而周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隻有10億甚至6億,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單從利潤來看,是看不出問題的,原因就出在自由現金流上,周期性公司為了同樣的收益水平,往往要增加營運資本和長期經營資產,同樣的EPS其自由現金流比非周期性的公司低得多。因此,大體預估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的追加,也比貌似精確的現金流折現重要得多。

對於折現率,巴老用的是長期國債利率。這很好理解,巴老看重的是機會成本,如果一隻股票未來的收益率跑不贏長期國債,他根本就不會選擇它;CAPM有天然的缺陷,他認為β在邏輯上毫無道理,而且未來的風險水平並非不變,無風險利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巴老選擇的是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對於他來說,未來不存在其他的不確定性,他幹脆用長期國債利率作為折現率。

關於巴老的絕對估值,在《巴菲特之路》這本書裏有不少例子,如可口可樂、吉利等。

4、如何破解絕對估值中的地雷?麵對估值的不確定性,巴老提出了2種解決方法:a.堅持能力圈原則,固守自己能理解的行業;b.堅持在買入上留有很大的安全邊際。巴老說過“一項資產市價隻是略低於其內在價值,我們沒有興趣買入它;隻有在有‘顯著折扣’時我們才會買入”。

5、估值最根本的方法:徹底了解這家公司。

總之,公司估值是是一門藝術,體會其真諦需要艱苦的曆練。價值投資者必須重視估值,沒有估值,就無法確定安全邊際;要放棄學院派的繁雜的估值方法,更要放棄荒謬的“EPS預測+PE估值”法,化複雜為簡約。隻要走在正確的路上,堅持不懈,多下苦功夫,掌握好一些行業的背景知識,估值的難題是可以破解的。

8估值對投資者的啟示編輯

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普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多采用相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價與每股收益比率)或市淨率(市價與每股淨資產比率)等指標,而計算市盈率或市淨率指標時,所依據的財務指標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淨資產。由於核算方法的變化,新準則能顯著改變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等,投資者根據這些指標做出買進或賣出決策,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投資者必須重點關注新準則下核算方法有哪些重要變動

猜你喜歡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