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最開始起源於互聯網的一篇文章《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係》。在2008年正值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刻,美國的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導致全球的經濟衰退。在同年11月,在互聯網上一個匿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他對於電子貨幣的構想,並首次提出比特幣這個概念,試圖通過借助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支付網絡,以期實現支付去中心化的功能。基於中本聰的理念,在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創世區塊正式誕生。
比特幣屬於一種虛擬加密數字幣,根據中本聰對於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在最初的時候,“礦工”每挖出一個創世區塊就可以得到 50 個比特幣的獎勵。但是獎勵的比特幣數量並不是恒定的,中本聰在設計的比特幣的時候還規定了:每隔四年每區塊產生的比特幣獎勵將會減半。也就是說根據他設計機製,比特幣的數量是恒定的。
不管“礦工”怎麼挖掘,全世界最多隻有2100萬枚比特幣。目前全世界已挖掘的比特幣大概為1000多萬枚,而在2140年比特幣會達到峰值,此後將不會再有比特幣產生。
除此之外,比特幣還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去中心化。所謂的去中心化,舉個例子就像是微信支付,你通過微信掃碼支付出去的每一筆款看上去像是從你的賬戶直接到了收款人賬戶,但實際上每一筆交易,都存在你和收款人的存款發生改變以及你支付出去相對應的數值金額在市場上流通轉讓。在交易過程中,微信相當於一個中介協助你們完成交易,這種形式就被稱為“中心化”。
而所謂的去中心化,就是貨幣交易的全過程裏,包括從發行貨幣到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的過程中,不存在第三方,直接實現點對點的傳輸,即付款者的款項直接到收款方的交易流程,完全繞開了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