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 >

針對全國各地購房政策放鬆,會不會再次出現炒房熱?

再次出現炒房熱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首先房地產行業早就沒有之前火熱的盛況了,老百姓手裏沒有多餘的錢去買房,二手房價錢連續下跌,受疫情的影響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需要住房的人也在持觀望的態度不敢輕易買房。說到底,大家手裏沒有太多的閑錢,不願意把錢壓在房子上,即使沒有房子住,也不著急買房。

雖然全國各地購房政策放鬆,貸款利率一再下調,但是持續不斷出現的疫情,影響著各行各業,我們可以關注各大平台上各大樓盤的售樓情況,大多數人都持觀望的態度。我覺得不會再次出現炒房熱,因為房地產陷入了低迷的狀態中,很多著名的房地產商資金不能回流,有很多樓盤都崩盤了,到期不能準時交房,一拖再拖,讓業主失去了信心。炒房團也不會把過多的錢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全國各地的房子有很多,大部分樓盤都不能全部售空,這和房地產行業逐漸蕭條有關。

大城市裏的人想買房,小城市住房基本上都出現了飽和狀態,很多年輕人都流向了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房價非常高。即使大城市的房價降了很多,但是剛入職的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子,所以很多人都是租房住的。小城市的房子大多都空著,有的房齡已經超過了10年,還空著沒有賣出去,這就是因為小城市裏的人越來越少,需要房子的人不多了。能買得起的人都走了,買不起的人依然是買不起,所以不可能出現炒房熱。

疫情影響了千家萬戶,即使需要房子,也不會立即入手,大家都處於觀望狀態,有的城市的房價根本就沒有掉,所以根本就買不起。疫情期間很多工廠都停工了,很多工人都開不出工資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會痛痛快快的去買房,大家都處在一個謹慎的觀望狀態中。甚至有人在等待著房價再降一降,有人也在等待著疫情過去之後能去大城市賺些錢回來再買房,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有錢人不會把錢投入到炒房中,沒錢人買不起房子,這就是現實。

炒幣大佬中年隕落,你還在幻想一夜暴富?

第一波個體戶暴富時期。時間是七十年代末和整個八十年代。個體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萬元戶八十年代初,擺個地攤就能發財,可很多人不敢!這個時期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大部分的人追求的隻是考大學,進國家的企事業單位。而這個時期的個體戶大部分是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文化素質低的人,但是他們抓住了機遇,成了中國社會第一批富翁。記得當時那些國營企業裏的人,瞧不起個體戶,認為那是不務正業的人做的。

第二波炒股票暴富時期。時間是1986年到1992年。股票--中國的股票要堅決的試--百萬富翁九十年代初,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可很多人不信! 1985年在中國絕跡了三十多年的股票重登上海灘,上海市民抱以了極大的熱情,剛發行時,很多股民早上三點就起來冒著零下五度的低溫排隊買股票。一個老股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在交易所外轉了一會,100元就變成了200元,200元又變成了800元…,為什麼好日子過得那麼快呢”很多股民因為排隊買股票而虛脫暈倒,這一時期股票一上市就瘋狂的漲,造就了一大批富翁。1992年以後這股熱就冷了下來,除了一些散大戶、交易所內部人員其它的人很難賺到大錢!記得最開始的時候,有些企業發工資換成原始股票,但是沒有人敢要,覺得是廢紙 。

第三波房地產暴富期。時間是1992年到1993年。房地產--發展是硬道理--億萬富翁 。這個時期以海南和廣西的一部分地區為中心,刮起了一股房地產熱。很多人在這期間大搞權錢交易,迅速暴富,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後來由於國家的幹預,這股熱逐漸涼了下來。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裏卻造就了很多的富豪!

第四波IT行業賺錢的時代。時間90年代開始到現在。IT 計算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千萬富翁計算不需要機器,但我需要計算機!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縮寫,意為“信息技術”,包含現代計算機、網絡、通訊等信息領域的技術。IT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誌。IT包括電腦硬件、軟件和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不斷深化的應用,信息技術對生產力以至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越來越明顯。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明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賦予了信息產業新的曆史使命。當然也孕育了電腦硬件、軟件和應用領域的財富。

世紀電腦城

第五波做保險、美容,保健日用品賺大錢時代。時間1991年到如今。直銷行業因為市場倍增、人際倍增、象限理論、管道理論、家裏的黃金,生產消費力量,消費者參與世界財富分配理論等的綜合導入和創新發展,成為目前全球四大商業零售分銷模式(大賣場、連鎖代理、直銷、網上購物)中發展最快速的產品分銷和通路建設的法寶,以及更多普通人創業成為百萬富翁的更好選擇!九十年代末,幹保險和美容保健品直銷賺錢,但有多少人在那時介入呢?到現在,特別是直銷業,在中國剛剛的邁開一小步,很多人還是不接受。。。

機遇的特征每一次財富的重新分配肯定是一次機遇,機遇的特征是時限性和唯一性,所謂時限性是指過了新工具誕生的那個時間段就不是機遇了,所謂唯一性就是機遇隻會出現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象個體戶、股票、房地產、直銷 電視、電腦、移動電話

第六波在家辦公經營互聯網生意。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今天,開個網站或者推廣網站做電子商務就能賺錢,您感覺到了嗎?!互聯網不是一門生意,但它是建立龐大新生意的一種方法。

第七波E網商務網站推出的循環商務經濟模式,是目前世界領先的互聯網模式,這個商業模式以循環經濟為依據,結合電子商務的終極發展為理論觀點,形成一套自己的商業模式,循環商務模式有望成為繼雅虎門戶網站模式,亞馬遜BTC模式,EBAY的CTC模式和阿裏巴巴的BTB模式,並列成為互聯網的第五模式,專家稱之為CAE模式,必將引起國際互聯網界的廣泛關注,專家把循環商務增值平台稱之為“財富第七波”

梁靜茹唱了多年《慢慢來比較快》,真心聽進去的人都有福了。

最近一則消息稱,比特易創始人惠軼於2019年6月5日逝世,42歲。

這在我大學同學群裏引起了騷動。

其實,群裏並沒人聽說過“比特易”,更不知“惠軼”是何方神聖。

我們吃驚的是,消息稱,這哥們挪用客戶的比特幣,放大到100倍杠杆做空,導致爆倉,巨虧113億元。

OMG!113億元?啥概念?

拿到三四線城市,一口氣狂買100套房子!

逝者為尊,姑且不去妄議事件本身,願這位70後同齡人安息。

但一夜暴富這件事,總叫人柔腸糾結。

1

暴富神話聽太多

這些年,一夜暴富神話太多了,誰的心裏不癢癢?

炒房,炒匯,炒礦,炒幣,P2P……幾年一個熱點,一群又一群人暴富,而且,富得莫名其妙,一口就吃成大胖子。

特別是,某位遠不如你的阿貓阿狗,讀初中時還每天勤抄你的數學作業,卻指不定哪天蹦躂成個暴發戶。

你能挺過這場內心刺激戲嗎?

情何以堪?

其實,一群人搶著往坑裏跳的時候,大多數人注定被坑,被活埋,被割韭菜。

然而,坑就在那裏,不管你跳不跳,隻要有人暴富出坑,形成示範效應,你最終都會被打臉。

我們作為70後的被打臉分子,早被光鮮暴富的80後死死捺在沙灘上。

更不消說,90後生猛哪吒似的,已腳踩風火輪趕將上來,背後又是一通劈頭蓋臉。

於是,就像《末路狂花》,那些曾經老老實實的70後,也會燃起“最後瘋狂一把”的熊熊躁動。

擱不住麵子,更安撫不住內心,說穿了就是一個不服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有種乎?

有種,你就上吧。

於是,擼起袖子,真的有人去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這,仿佛是宿命。

2

暴富是小概率事件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可得性偏差”。

什麼意思?

原來,我們的大腦易犯迷糊,對於那些見得多的事物,就誤以為其發生的概率比較大。

而新聞學又有一種說法,“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這兩門學問合在一起,就會鬧出個毛病。

一方麵,那些離奇罕見的暴富神話,具有顯著的新聞價值,會被鋪天蓋地的報道,“可得性”極高。

另一方麵,人們對暴富神話的新聞看多了之後,卻會誤以為這類暴富神話很普遍,餡餅也很容易砸到自己頭上。

瞧,一個天大的誤會,就是這麼鬧出來的。

以股市為例,國內有個說法是,散戶投資者大致上“一賺二平七虧”。

十個人之中,才有一個人能賺錢。

所有賺錢的人擱一起,又有幾個能暴富呢?

少之又少。

投機這事兒,不管炒的是什麼,都在玩“零和遊戲”,有你的就沒我的。

大家一起賺錢?那是絕對不可能!

“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就看得很透徹,直言自己就是割韭菜。這話雖然引發一波眾怒,但確實是私底下說出了大實話。

雪球上有些散戶,整天抱怨莊家這莊家那,也不用腦子想想:莊家不割你韭菜,難不成還伸頭給你割韭菜?

真相紮心,大佬就是靠收割你,才能實現一夜暴富,怎會帶你“共同富裕”?

更何況,大佬也有失足時,還會被更大的大佬收割,又去找誰說理?

所謂小概率事件,說白了就是:暴富這件事兒,基本上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少想它為妙。

3

來得快去得也快

梁靜茹在歌中唱到:“ 來得快去得也快,煙火痛快到頭來卻空白”。

一部投機史,就是一部血淚史,不知多少人葬身其中,像一場煙火般消散。

利弗莫爾,《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作者,號稱華爾街“投機之王”,卻最終以一顆子彈結束自己生命。

這顆子彈,仿佛為整個投機事業做了一個悲情注腳。

我認識一位老板,辦廠做塑料製品,辛苦二十多年,慢慢把生意做大,產值早就破億,十年前日子很好過。

然而,房地產最火爆的那幾年,他按捺不住,跟人合夥操盤, 幾年下來竟賺了七八億。

他後來反思說,那會兒該收手就好了,還是太貪心,自信心過於膨脹,隻想撈更多快錢。

最後結果是,他倒在房地產調控上,不但賺的錢都吐回去,還欠銀行兩億多,一輩子掙的資產都沒了。

可惜,可歎。

其實,許多倒掉的大中型民營企業,往往都是老板賭性太重,要麼是直接賭博輸錢太多,要麼就是跨界亂搞投資,最終把辛苦半生的錢打了水漂。

大老板們尚且如此,普通如你我又如何?

比如說,比特幣。

許多投資比特幣的人,隻怕玩了多年也沒鬧明白,所謂區塊鏈技術雲雲,到底是個什麼名堂?

隻不過,看見比特幣瘋漲,人家都賺到錢了,眼紅之下隻管殺入,根本不管邏輯怎樣。

這種盲入的“紅眼錢”,恐怕多半有去無回。

同樣的,P2P。

P2P最火爆的時候,很多人同樣搞不懂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底層技術、什麼商業模式,隻管一頭紮進去,簡直是學雷鋒,故意去踩地雷。

下一次投機潮,又會是什麼?

誰知道呢?

4

老實搬磚才踏實

人到中年,經不起太多折騰。

20歲出頭,血氣方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隨便怎麼折騰都無所謂。

但到了三四十以後,上有老下有小,再去胡亂瞎折騰,實在不是那回事兒了。

最起碼,不該再錯把投機當投資,總是腦子滾燙,幻想一夜暴富,卻閉著眼一個猛子跳坑裏,被活埋,被割韭菜。

摸摸小心口兒,假如沒有更好的選擇,還是老實搬磚才踏實。

你說呢?

猜你喜歡

關註我們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